程萱烨:人生因不同的角色而精彩

来源:校友会   作者:校友会   时间:2025-04-15   人气:


程萱烨,2018级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定向文化员)专业校友。浙江省基层理论宣讲成绩突出个人、浙江省00后talker、莲都区大港头文广旅体中心站副站长、莲都区开潭村第一书记、莲都区开潭村文化特派员。

学会沉淀,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

      2018年,我初到浙艺,那时的我对乡镇文化员的理解还是一个模糊的轮廓。开学第一课就在2018级乡镇文化员定向培养班开班仪式上,通过省厅领导、校领导的解读,我对未来要从事的工作渐渐清晰起来,明确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乡镇文化员,就要在校学好过硬本领,做到“一专多能”,积极参加实践拓展视野,为基层文化工作多做贡献。

      大一的学习生活繁忙且丰富,不仅要学习公共文化和浙江旅游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声、台、形、表等艺术类课程,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要学。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我加入了系团学宣传部,通过宣传平台进一步了解学校及系部的发展,不仅开阔了眼界,还学会了运营“公众号”的相关技能,而这项技能在我今后的工作中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学校组织了“卡尔·马克思杯”浙江省大学生理论知识竞赛校内选拔,我有幸入选,承担了省赛时事陈述环节。正是这次比赛经历,打开了我参与宣讲的大门,在学校领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团队获得了二等奖,同年,我还获得了省政府奖学金,在此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好的平台,让我们在读书学习之外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经过两年的积累和沉淀,我对职业生涯有了新的规划。2020年,我有幸代表学校参加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并荣获三等奖。回首往昔,当初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学习生活都让自己收获颇丰。这一路走来的每一个脚印都承载着一份难忘的恩情,感恩那些曾经牵着我的手教我“学走路”的人——我的老师们!


不同角色,是人一生沿途的美景

  浙艺的求学经历让我在文旅工作中适应得更快,在不同角色中转化得更加自如,下面我就用三个角色来讲述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故事。

第一个角色:“小画仙”

2023年我有幸扮演全国四季村晚《画乡渡》里的小画仙,而我在区文旅局文艺科所承担的工作也正如剧中的“小画仙”一样,不仅需要密切联系全区群众文化生活,还要串联起基层文化活动和文化旅游共同搭建的舞台,擦亮“乡村村晚”、“文艺赋美 美在莲都”、“欢乐莲城”等特色文化品牌。我大胆地做了一些尝试,将学校所学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比如在丽水博物馆开展沉浸式青瓷文艺赋美、创新翻拍莲都村晚版繁花等,均收获了不错的反响。这让我学会了,在创作的过程中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文化产业。



第二个角色:“宣讲员”

2021年毕业后我加入“莲响”青年宣讲队伍,用宣讲的方式传播莲都好故事,在此期间共创作文旅类宣讲作品15余件,并且有幸获评全省基层宣讲先进个人、浙江省“00后talker”。如何在一次次的宣讲中加入文旅元素,一直是我作为“宣讲员”这个角色的重要课题。在读书期间,我就曾多次前往文化馆询问老师们莲都乡村文化活动开展背后的故事,留意生活中的各类文旅元素,他们反馈给我看似普通的一段话,一个故事,一张照片,凝聚的都是他们走过的每一步。这些学习经验让我明白作为文旅战线的宣讲员,要想讲好文旅故事,必须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文旅的方方面面。

第三个角色:“推介官”

在工作期间,我多次担任家乡的推介官,有一次碰到一位本地大伯,他打趣儿地问我,你们莲都到底有啥好的呀?稿子上确实没有这“一问一答”,但对于土生土长的莲都姑娘我来说,我非常自豪通过我的推介能让大家熟知我的家乡,且为之向往。今年我被派驻莲都区开潭村担任第一书记,这让我又收获一次沉浸式乡村工作生活,我也希望用我的力量,帮助村庄产业建设、文旅融合更上一层楼。


       转眼间,毕业已经4年了,从莘莘学子到文旅小白,我在不同的身份角色之间不断转化,每个角色都有自已的选择与担当,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更多的精彩。

       作为一名00后文旅新人,我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但我更希望能和我们浙艺学子一起火力全开,为浙江文旅带来更充沛的活力,用更专业的技能和更广阔的的思维,为浙江文化事业注入新力量


返回】 【打印
上一篇: 李金星:以传媒之力守护非遗,用创业之心点亮青春下一篇:


© Copyright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518号 校友办负责维护

邮编:310053 浙ICP备05014568号-1 技术支持:朗业科技

浙艺校友微信